歡迎來到徐州創夢雕塑藝術工程有限公司官網!
公司咨詢電話:184-5259-5569/136-2615-1258
徐州創夢雕塑藝術工程有限公司
Xuzhou chuangmeng Sculpture Art Engineering Co., Ltd
英國大英博物館重新開放,但把創始人請出了大廳最顯眼的位置,這事乍一聽有點讓人驚訝。
這個“倒霉蛋”是曾將全部個人收藏傾囊捐出并促成大英博物館誕生的漢斯·斯隆爵士。他曾給英國國王、女王當過醫生,在遺囑中給大英博物館留下數以萬計的藏品,但他還有一個身份,奴隸主。
大英博物館現任館長哈特維?!し粕釥栒f,之所以“將他推下了基座”,是因為“我們絕不能隱藏任何東西。當涉及歷史的時候,忠于事實是至關重要的”。
且不論大英博物館此番表態是真心還是順應潮流,至少他們將主動權掌握在自己手里。2個月前,在英國布里斯托,17世紀的奴隸販賣商愛德華·科斯頓的雕像被人們用繩索拉下基座、推進港口的深水中。在比利時,超過8萬人簽署請愿書,要求將在位時間最長的國王利奧波德二世的雕像撤下,以控訴他殖民剛果時期的暴行。
推翻雕像是目前漫卷歐美的“弗洛伊德運動”的附帶產物,這些作為殖民主義時期象征和代表的雕像是不會動的靶子。根據維基百科一項正在更新的統計,在美國,至少有200座雕像和紀念碑在這場運動中被推倒,其中有不少毀于群情激憤的抗議者。
哥倫布雕像大概是被“秋后算賬”算得最狠的,這位開拓新大陸的探險家,也被視為是開啟美洲殖民歷史的罪魁禍首。至少有35座哥倫布雕像逃不過拆除的命運,它們有的被繩子拽倒、推進深池,有的慘遭斬首、斬手,直至運動后期,許多公園選擇主動拆除,避免爭議。在美國納什維爾州議會大廈門口,一座矗立了93年的白人議員雕像,因其涉嫌種族歧視的歷史遺留問題被重新審判,最終沒能實現“百歲”夢想。
這些昔日的國王、總統、將軍雕像的倒塌一再證明,即使青銅鑄造、石頭雕刻,也“沒有什么永垂不朽”。下架美國媒體平臺HBO的《亂世佳人》,在《貓和老鼠》下提出“包含種族主義場景”的警告,到如今雕像的倒掉都說明,人們正在重新審視歷史遺產了。
應不應該推倒雕像,眾說紛紜。最常見的一種觀點認為,歷史人物具有歷史局限性。正如你不可能讓曹雪芹寫賈寶玉和林黛玉私奔,也不可能讓華盛頓舉起反種族歧視的大旗開始一場南北戰爭。
但也許歷史人物雕像與文學作品不同,雕像反映歷史,也塑造歷史,尤其塑造著勝利者的歷史。這些在公共空間占據一席之地的龐然大物,成為人們繞不開的地理、心理文化坐標。
歷史本應是可質疑、辯論、反思和重塑的,但某些雕像的居高臨下之位切斷了討論和反思的可能,它們因為高大,讓人不得不仰著脖子才能望其項背,這種觀看方式的變化帶來的不僅是視覺上的沖擊,更是一種心理上的臣服。不然為何古時皇帝要修筑高高的臺階,讓每個覲見者都要在底層高呼一聲“陛下”呢?
葉圣陶曾寫過一篇童話《古代英雄的石像》,里面他借著石頭的口講出:“英雄,也許是個很平常的人,甚至是個壞蛋,讓寫歷史的人那么一吹噓,就變成英雄了;反正誰也不能倒過年代來對證。還有更荒唐的,本來沒有這個人,明明是空的,經人一寫,也就成了英雄了?!?
更何況,雕像沒有心,但樹立雕像的人各懷心機。美國南北戰爭期間南方聯邦軍隊統帥羅伯特·李將軍的雕像是否當立,早在2015年就頗受爭議。
羅伯特·李在歷史上從來都是一個殘酷無情的奴隸主,也反對以自己的名義樹立雕像。但在南北戰爭后,南方奴隸主不滿失敗的結局,將羅伯特·李作為精神,忽略他的奴隸主身份。如今,沒被拆除的雕像成為抗議者的幕布,投影喬治·弗洛伊德肖像和“Black Lives Matter(黑人的命也是命)”的標語。
有人提出質疑,盡管這些殖民者曾經罪行累累,但其中不少人捐文物、修學校,才有了今天的牛津、劍橋大學獎學金。如果現在的捐贈者看到前輩今天的“待遇”,不知會不會聯想到百年后的自己。
2015年,南非開普敦大學學生試圖破壞塞西爾·羅茲的雕像,以控訴當年他對南非的殖民統治。2016年,這場運動蔓延到了羅茲的老家,牛津大學學生發起“推倒羅茲像”運動,但當年學院宣布,羅茲不會倒。潛在捐贈人聲稱如果推倒羅茲雕像或把它遷到別處,將撤回對學院的捐贈贊助。
幾步之外的牛津大學萬靈學院,位于科德林頓圖書館里的克里斯托弗·科德林頓雕像有著同樣的煩惱。盡管這座恢弘大氣的圖書館是靠著他去世時留下的1萬英鎊巨款修建起來的,但這筆錢實屬不義之財——是榨取加勒比海種植園里奴隸的血汗錢。這引起了一部分人的憤怒。
2016年,幾位教師組織了一次學術研討會,一位教師主張圖書館改名,或至少把科德林頓的雕像挪走,學院拒絕了。一些主要捐贈人說,如果圖書館改名或移除科德林頓雕像,就停止捐贈。2018年,圖書館入口處又另立了一塊紀念碑,紀念西印度群島科德林頓種植園的奴隸。
其實直面歷史,并不等于要把這些有爭議的雕像都拆掉。比如一位評論家就提出,與其抹凈痕跡,不如就讓斬了首的哥倫布雕像在那里繼續立著,讓每個路過的人都側目而視,也許迷惑不解的孩子還會問一句,“他為什么變成這樣了”,這是一個進行人權教育的好機會。
也有一些歷史學家認為,與其讓這些雕像在外頭風吹日曬,每年花著納稅人的錢保養,不如讓其作為歷史的一部分進入博物館。因為只有在博物館,眾物平等,人們可以停下腳步,細細閱讀它的文字介紹板,將其放回歷史背景里作更深的思考。
漢斯·斯隆爵士的半身像離開了大英博物館大廳,它將被標上“收藏家及奴隸主”的標簽,陳列在一個介紹“大英帝國剝削背景”的主題展中。
也許電影《博物館奇妙夜》可以就此寫一個續集,在午夜夢回之時,這幫來自不同大洲,膚色、種族各不相同的雕像們開始竊竊私語,訴說著當年的功過是非。
江山 來源:中國青年報